新消费时代浪潮来袭
零售业急需转型
数智化转型提速
重塑零售新模式
2019年10月12日,银泰商业CEO陈晓东在微博宣布,最后一台物理服务器光荣“退休”,银泰百货100%云化,成为首家完全架构在云上的百货公司。
作为传统的零售企业,银泰过去10多年的发展主要靠规模扩张。首先,传统商场人机交互软件系统较为分散且相互隔绝,对人的依赖性高,导致商场核心营运能力的扩展性和可复制性差。其次,随着客户会员的快速增长,传统IT基础设施在容量上已经不堪重负。最后,传统IT架构与新的云上业务整合难度大,研发周期和成本倍增。
在上云后,银泰的这些痛点得到了显著的改进。如今银泰的交易峰值增长了20倍以上,但IT成本并没有上涨;由银泰总结积累,适用于百货业的“新商场商业操作系统(MOS)”已经规模化复制到西安开元银泰和厦门国贸银泰。而猫街APP进驻银泰,彻底打通线上线下,让客户“躺着买”,让商场永不打烊。
新光天地来自中国的宝岛台湾,是台湾新光三越百货公司在内地运营的连锁百货公司,目前已进驻苏州、重庆、成都。作为一家传统百货公司,一方面,新光天地保持着台湾三越新光百货20多年来对服务品质的坚持,并沿袭了成熟的百货经营经验;另一方面,新光天地也在电商冲击之下积极寻求新零售时代实体商业转型的数智化解决方案。
想要吸引顾客花时间走进线下实体店,就必须对他们的需求、消费习惯和偏好有一定认知,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对其有吸引力的产品、服务和场景。重庆新光天地通过数据技术分析来指导业务运营,而非像过去一样,用经验和感觉决策,因为“数据会更精准地告诉你如何针对顾客细分做引流和推销。”重庆新光天地新零售负责人李黎评论道。
从招商的角度看,对商铺位置进行分析,从而为后续运营提供支持。从店铺运营的角度看,重庆新光天地通过新零售技术的实施对店铺运营决策有极大帮助,全场整体交易额与往年同期比较增长了30%以上。
和很多上市公司一样,海底捞也面临持续增长和降本增效的压力。特别是客户运营一直是海底捞面临的一大痛点,尽管公司积累了众多会员老客,然而这些资产却一直沉睡在数据报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2018年,海底捞和阿里云开启了中餐餐饮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探索。经过近半年的开发与打磨,海底捞推出了APP,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
海底捞APP的上线,让海底捞的服务更贴心、运营更精准。“排队时间长”是绝大多数粉丝对海底捞的第一印象和最大痛点,“排号预定功能”可以让消费者提前预约下单,减少排队等待时间;并且还可以使用“私人订制”火锅口味,在社交网络分享自己原创的火锅口味,好友扫码即可品尝,更可以与网友PK最受欢迎的火锅口味,突破地理限制真正做到“一起嗨”。
海底捞APP仅上线一年,注册会员就由原来的3000万人激增50%至4500万人。
“我们原来看业务,就像看一幅360P的低清照片;数据中台就像在把业务做成3D打印的物件,可以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原来是雾里看花,现在真的全方位去审视。” 在谈及新零售转型对公司业务带来的影响时,飞鹤集团的首席信息官冯海龙告诉我们。
与其他传统行业企业一样,飞鹤的数据分析是以ERP系统为核心,也上线了适用于具体业务场景的数据平台。但因数据在各自的平台运行,导致各个职能部门分散运营,数据分析无法整合,一体化数字化改革进程缓慢。
为此,飞鹤携手阿里云共同打造数据中台,率先探索快消品数字化的业务场景。
“用户权益体系”是阿里云为实现飞鹤全域一体化运营方案而上线的抓手之一。用户权益体系改变了过去由各渠道经销商自行执行权益兑换及优惠标准的状态。用户数据将统一归集到企业端,并经过智能算法的推荐及预测供企业决策优惠方案。对企业来说,统一的积分制度可供管理层更合理地制定优惠规则,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提高了管理及营销成本的使用效率;对用户来说,权益兑换变得简单、清晰、透明,不会因为消费渠道、消费地理位置不同而导致应得权益的偏差。
【案例研究:新技术让李宁更懂消费者】
数字化转型之初,李宁着重从建立全渠道的业务中台开始发力。“公司此前建立的很多孤立的系统之间数据并不流通,商品、库存、订单、门店等信息,包括经销商端的库存、进销存等业务数据都无法整合,因此缺乏对市场的感知力和全局把控力。”李宁集团信息系统总监朱远刚介绍。
为打破数据烟囱,李宁着力打造深入到各个终端的统一平台,从而对整个业务链条进行高效的数据采集和管理。
有了大数据和AI,经营决策不再是“拍脑袋”,效率也极大地提升。例如调补货是门店的标准动作,以往工作人员每周至少要花一天专门处理,而如今系统会自动提供补货建议,经人工检查和确认后,就会自动传到业务系统,自动执行。李宁一个子公司100家门店规模调补货的决策动作最快2小时就能完成。
3
零售业数智化转型正当时
以数智云为基础的数智化转型正在从前沿成为主流,大量有远见的企业组织已经开始行动,现在还在观望的企业将面临落后的风险。
数智化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方向已经指明,但转型落地却绝非易事。对于传统零售企业来说,过去的成功和经验往往有可能成为当下的负担,越是成功的企业,它对变革产生的内部阻力就越大,它抵抗变革的惯性也越大。
对于沉溺于眼前业绩和舒适区的观望者,请切记:修葺屋顶要趁晴,数智转型正当时。